返回
INEWS / 信息中心
全国政协委员丁贵杰:松材线虫病,预防是关键。
来源: | 作者:Y-SPEC | 发布时间: 1917天前 | 1211 次浏览 | 分享到:
对松材线虫的防控,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高度重视 . . .
    松材线虫病致病力强,致死树木速度快,破坏性极大,是林业上危害面广、危害大、损失最严重的疫病。“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尽管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意见、办法等,对提高松材线虫病防治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看,防控效果仍不够理想,其危害面积和损失有增大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丁贵杰今年提交了关于将“松材线虫病”防控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的提案,他认为,尽早做好松材线虫病的有效防控和开展相关科学研究迫在眉睫。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森林病害”,已在我国18个省588个县级行政区发生,危害面积已达970多万亩,累计损失松树已达数十亿株,各种损失累计已达数千亿元。“我们要改变传统防治理念,真正把‘防’和‘控’放在首位。”丁贵杰说,由于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扩散性很强,一旦感病就有可能迅速扩散,且无有效治疗手段。为防止它扩散感染其它树木,实际工作中通常只能采取“0”或“1” 防治策略,即无病正常经营,植株一旦感病基本是砍掉作无害化处理,基本没有治理的余地。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改变防控和研究思路,把“松材线虫病”的防治窗口前移,将有效“预防”放在首位,其次是“控”,不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治理上。
    丁贵杰建议将“松材线虫病”防控纳入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针对几个主要松树树种,联合开展抗病优异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和评选,开展抗性优良种质的抗病育种研究。改变传统森林的造林经营理念,从生态系统调控的角度,改变松树人工林的造林模式及现有林的经营方式,加强监控手段和科学实用的预防技术的研发。通过开展联合攻关,力争在“十四五”选出抗病良种,从根本上攻克该病的防控技术难关,形成有效防控技术体系。严格按规定进行疫区和疫点管理,采取联防联控方式,粉碎、削片、焚烧等多措施并举,做到现场彻底根治疫木,禁止疫木流出疫区,确保疫木不在传播扩散,真正提高防控效果。
    
元谱光电林业松材线虫监测处置解决方案围绕松材线虫传播媒介天牛的防治展开,多位一体,真正实现源头控制、防范未然。